必威88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学 > 教学大纲

《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

发布日期: 2020-05-06 浏览次数: 文章来源:

课程编号:550001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         学时/学分:36/2

英文名称:Situation and Policy    考核方式:考查;社会实践

选用教材:形势与政策(山东高校专版) 大纲执笔人:辛宝海

先修课程:无             大纲审核人:张立兴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课程目标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对员工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主要渠道、主要阵地,在老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员工能够:

1.知识目标:了解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动态;了解和掌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了解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原则立场。

2.情感目标:通过对国内、国际形势的分析,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解读,帮助员工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国内形势与国际环境,增强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社会责任。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员工观察社会形势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培养员工处理、应对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使员工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践行师德

师德规范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具有立德树人,促进员工全面发展的观念

课程目标2

教育情怀

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

课程目标2

学科素养

知识基础

(1)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

(2)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知识拓展

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综合育人

道德素质

学习和掌握社会生活领域的道德规范

课程目标2

法治素养

树立法治理念,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增强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课程目标2

学会发展

学会反思

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课程目标3

沟通合作

促进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课程目标3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时效性强、变化性大的特点。根据教育部、中宣部下发的本课程教学要点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司教学实际情况和员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来确定每学期教学内容。每学期内容均要进行更新,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教学方法。总体来讲,“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目的、意义、学习的方法、途径;观察形势和理解政策的正确立场、观点、方法。(支撑课程目标13

2.当前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任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党和国家实现现阶段任务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决策。(支撑课程目标123

3.当前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政策;世界重大事件和我国政府的立场;我国外交形势。(支撑课程目标123

4.老员工在个人成长或者学习、就业等领域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及热点问题的情况及政策。(支撑课程目标123

2018-2019-1学期教学内容为四个专题,员工选修其中一个:

专题一    中美贸易摩擦辨析(支撑课程目标123

要求员工:了解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背景和原因,把握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掌握和认同党中央处理中美贸易摩擦的立场、策略和方法。

专题二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建设伟大新时代(支撑课程目标23

要求员工:了解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巨大成就,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重要启示,具有以改革开放精神建设新时代的立场和信念。

专题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支撑课程目标23

要求员工:深刻认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系统把握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要求。

专题四    国际格局演变与中东乱局的形成(支撑课程目标12

要求员工:了解国际体系的演变与地区强国的崛起,把握中东地缘结构的演化及地区强国的对撞现状,掌握国际体系变动背景下中国在中东如何更好维护利益、发挥作用。

四、教学进度

专题一    中美贸易摩擦辨析                              学时数2课时

专题二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建设伟大新时代           学时数2课时

专题三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学时数2课时

专题四    国际格局演变与中东乱局的形成                  学时数2课时

社会实践                                                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进行教学。

2.讲授法与自学辅导法相结合,培养员工自主学习能力。

3.案例教学法、网络教学法与社会实践法结合,培养员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六、考核方法

考查;社会实践

七、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目标

社会实践

占分比例

平时成绩占分比例

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课程目标1

80

20

分目标达成度={0.6×(分目标试题平均/分目标试题总分)+0.2×(教学设计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平均成绩)+0.2×(分目标平均成绩)}/分目标总分

课程目标2

50

50

课程目标3

60

40

课程论文占80%,平时成绩占20%

八、主要参考书

1.《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半月谈》、《瞭望》等重要报纸杂志。

2.教育部颁发的《高校“形势与政策”公司产品要点》(每年上下半年各颁发1次)。

3.有关中央重要会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当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全公报和决议、当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等。

九、评分标准

课程教学目标

评分标准

90-100

79-89

60-79

0-59

不及格

1.正确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能够准确理解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决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积极做到和谐发展。

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较为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能够立志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做到和谐发展。

基本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有一定志向在实践中创造人生价值。

没有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够清楚了解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没有明确志向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2.掌握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掌握道德的历史演变、功能、作用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革命道德,掌握法律的概念与历史发展,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部门和程序法律部门,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深刻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扎实掌握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基本理论,十分熟悉道德与法律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能够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运用于到社会现实生活实践中。

了解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能够掌握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基本理论,较为熟悉道德与法律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能够将掌握理论知识运用于到社会现实生活实践中。

基本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基本掌握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基本理论,基本熟悉道德与法律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在少量程度上将掌握理论知识运用于到社会现实生活实践中。

未认识到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不能充分掌握道德伦理和法律的基本理论,对道德与法律发展演变的基本知识不熟悉,不能够将掌握理论知识运用于到社会现实生活实践中。

3.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对法治的尊崇内化于心,将模范遵守法律外化于行。

能够有明确意识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自觉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积极将对法治的尊崇内化于心,将模范遵守法律外化于行。

能够努力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将对法治的尊崇内化于心,将模范遵守法律外化于行。

基本能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基本能够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能够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能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缺乏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思想意识,不能够在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锤炼道德品质;不具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思想意识。

4.具有反思和批判意识,能够联系并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具有较强的反思和批判意识,能够联系并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具有良好的反思和批判意识,能够联系并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具有基本的反思和批判意识,一定程度上能够联系并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反思和批判意识不足,不能够联系并运用所学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